|
|
# 法规/指南
|
|
|
|
|
|
《9206 无菌检查用隔离系统验证和应用指导原则》
|
|
|
|
|
|
《洁净室及相关控制环境国际标准ISO14644》
|
|
|
|
|
|
《USP1208无菌检验-隔离器系统验证指南》
|
|
|
|
|
|
《ISO13408-6 医药保健产品无菌加工:第6部分—隔离系统》
|
|
|
|
|
|
中国GMP2010版附录1无菌药品:第七章厂房。第三十三条:应当能够证明所用气流方式不会导致污染风险并有记录(如烟雾试验的录像)
|
|
|
|
|
|
# 目的
|
|
|
|
|
|
通过烟雾,一般是水雾,将流型可视化,静态时气流形式符合单向流的特性,在设备运转时能够保护无菌物料及产品,也证明当操作人员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无菌操作时,其操作行为能够避免对物料及产品的污染,而且对有风险的操作行为进行指导改进
|
|
|
|
|
|
# 气流模型
|
|
|
|
|
|
## 乱流
|
|
|
|
|
|
B、C、D级的乱流
|
|
|
|
|
|
![1671119437643](image/气流流型/1671119437643.png)
|
|
|
|
|
|
## 单向流
|
|
|
|
|
|
分水平流和垂直流
|
|
|
|
|
|
![1671119433120](image/气流流型/1671119433120.png)
|
|
|
|
|
|
# 测试对象
|
|
|
|
|
|
一般为C+A、B+A环境气流流型
|
|
|
|
|
|
# 总体要求
|
|
|
|
|
|
气流垂直向下,能覆盖瓶口暴露水平面
|
|
|
|
|
|
# 准备工作
|
|
|
|
|
|
## 物料(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
|
|
|
|
|
注射用水(尽量减少污染)
|
|
|
|
|
|
| **序号** | **名称** | **描述** |
|
|
|
| -------------- | ------------------ | -------------------------------------------------------------------------------------------------------- |
|
|
|
| 1 | 水雾发生器 | 一台,由XXXXXX自行携带 |
|
|
|
| 2 | 电源插线板 | 根据客户现场工况,携带3-5个电源插线板,由XXXXXX自行携带 |
|
|
|
| 3 | 无菌消毒剂 | 75%无菌酒精,数量为2瓶以上(XXXXXX提供,提前快递发出??) |
|
|
|
| 4 | 无尘布 | 非无菌的无尘布,由XXXXXX自行携带 |
|
|
|
| 5 | 生产用的10ml西林瓶 | 保证整线运行时间在30min以上,数量由分装机推荐,物料需由客户帮忙协调 |
|
|
|
| 6 | 生产用配套的胶塞 | 保证整线运行时间在30min以上,数量由分装机推荐,物料需由客户帮忙协调 |
|
|
|
| 7 | 环境监测用培养基 | Φ90mm TSA平板培养基 * 20个,最好为商用一次性培养基(10个/袋包装),物料需由客户帮忙协调 |
|
|
|
| 8 | RTP对接的β端 | 用于剔废传出或生产用物料传入,数量至少2个,物料需由客户帮忙协调(如可能,胶塞进料的接头使用RTP软袋包装) |
|
|
|
| 9 | 无菌镊子 | 无菌镊子* 10个以上,物料需由客户帮忙协调 |
|
|
|
| 10 | 无菌剪刀 | 无菌剪刀* 2个或以上,物料需由客户帮忙协调 |
|
|
|
|
|
|
## 人员需求
|
|
|
|
|
|
对灌装线隔离系统操作熟悉的操作人员一名(分装机或客户人员均可)
|
|
|
|
|
|
需与分装机设计人员进行对接,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员操作的有效性
|
|
|
|
|
|
## 状态确认
|
|
|
|
|
|
## 测试位点和方法确认
|
|
|
|
|
|
由有经验的生产操作人员及相关人员拆解工艺流程,对其过程的风险点进行风险分析,商讨哪些位点需要进行测试和测试如何进行,特别是动态的测试,一定要与生产工艺操作匹配上,同时在现场模拟操作一次,避免水雾发生器出口管放不进隔离器等的问题发生
|
|
|
|
|
|
工作量:不要偷懒,多考虑、多做,不要被检查官挑战
|
|
|
|
|
|
需考虑打开门后的流型
|
|
|
|
|
|
### 静态位点与方法
|
|
|
|
|
|
#### 设计原则
|
|
|
|
|
|
重点对隔离器内部空间的气流及集成于设备内部的灌装线进行气流评估
|
|
|
|
|
|
#### 参考
|
|
|
|
|
|
还有开门后的气流,开门处和旁边的相互影响
|
|
|
|
|
|
| **序号** | **测试项目** | **涉及的操作内容** |
|
|
|
| -------------- | ----------------------------------------- | -------------------------------------------------------------------------------------------------------------------------------------------------------------------------------------------------------------------------------------------------------------------------------------------------------------------------------------------------------------------------------------------- |
|
|
|
| 1 | 进料转盘上方气流``(均流膜-操作台面之间) | 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如可能);Ø 水雾发生后将其出气口依照从左至右,从前至后的原则进行移动,测试面在均流膜150mm以下的平面; |
|
|
|
| 2 | 进料转盘气流``(操作台面) | 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如可能);Ø 将水雾发生器的出气口放置于如下几个位置进行测试:o 隧道烘箱进料小门o 进料转盘台面左侧及右侧,重点为浮游菌采样头位置o 进料转盘中心处,重点为尘埃粒子采样头位置o 进料转盘的进料轨道位置o RTP位置,RTP小门未开启Ø 如可能,关注进料星轮底部及回风口的气流,应无明显滞留。 |
|
|
|
| 3 | 灌装工位前端的上方气流 | 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Ø 水雾发生后将其出气口依照从左至右,从前至后的原则进行移动,测试面在均流膜150mm以下的平面。 |
|
|
|
| 4 | 灌装工位前端的进料轨道(操作台面) | 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Ø 将水雾发生器的出气口放置于如下几个位置进行测试:o 进料星轮位置o 进料轨道o 用于取样称重的星轮Ø 如可能,关注进料星轮底部及回风口的气流,应无明显滞留。 |
|
|
|
| 5 | 灌装工位的上方气流 | 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Ø 水雾发生后将其出气口依照从左至右,从前至后的原则进行移动,测试面在均流膜150mm以下的平面。 |
|
|
|
| 6 | 灌装工位气流``(操作台面) | 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Ø 将水雾发生器的出气口放置于如下几个位置进行测试:o 灌装针头前的进料轨道,重点关注浮游菌及粒子采样头位置o 主灌装工位,重点关注灌装针头支架及进料轨道o 灌装针头的CIP/SIP支架o 柱塞泵安装工位,重点关注泵体支架Ø 如可能,关注进料星轮底部及回风口的气流,应无明显滞留。 |
|
|
|
| 7 | 胶塞供应区域的上方气流 | 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Ø 水雾发生后将其出气口依照从左至右,从前至后的原则进行移动,测试面在均流膜150mm以下的平面。 |
|
|
|
| 8 | 胶塞供应区域的气流``(操作台面) | 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Ø 将水雾发生器的出气口放置于如下几个位置进行测试:o 胶塞直线进料斗,重点关注进料斗内部及边缘的气流o 胶塞振荡斗,重点关注振荡斗内部及边缘的气流Ø 如可能,关注进料星轮底部及回风口的气流,应无明显滞留。 |
|
|
|
| 9 | 加胶塞工位的上方气流 | 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Ø 水雾发生后将其出气口依照从左至右,从前至后的原则进行移动,测试面在均流膜150mm以下的平面。 |
|
|
|
| 10 | 加胶塞工位气流``(操作台面) | 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Ø 将水雾发生器的出气口放置于如下几个位置进行测试:o 灌装针头前的进料轨道,重点关注浮游菌及粒子采样头位置o 用于取样称重的星轮o 主轧盖工位,重点关注加塞头下方气流o 剔废用星轮o 剔废的收集盘,重点关注收集盘内部及边缘的气流o RTP位置,接口小门关闭o 轧盖工位后端的进料轨道o 灌装区域与缓冲区域的鼠洞门Ø 如可能,关注进料星轮底部及回风口的气流,应无明显滞留。 |
|
|
|
|
|
|
### 动态位点与方法参考
|
|
|
|
|
|
#### 设计原则
|
|
|
|
|
|
重点通过模拟对生产前准备操作、生产过程中干扰操作及静态过程中的测试项目进行气流评估
|
|
|
|
|
|
动态干预的话要事先把各个手套可能执行的操作都确定好
|
|
|
|
|
|
所有我们生产过程中会执行的干预操作,都需要进行模拟
|
|
|
|
|
|
培养皿和剪刀镊子等辅助工具,就是会拍从挂着,到拆包,到操作的这些过程
|
|
|
|
|
|
#### 参考
|
|
|
|
|
|
1、 隧道烘箱进瓶过渡板连接
|
|
|
|
|
|
2、 进瓶转盘倒瓶清理
|
|
|
|
|
|
3、 进瓶转盘刮瓶
|
|
|
|
|
|
4、 RTP阀开关
|
|
|
|
|
|
5、 胶塞/铝盖添加
|
|
|
|
|
|
6、 处理卡塞
|
|
|
|
|
|
7、 灌装针头传递、安装
|
|
|
|
|
|
8、 灌装废品清除、传出
|
|
|
|
|
|
9、 灌装感应光眼调节
|
|
|
|
|
|
10、灌装模具调节
|
|
|
|
|
|
11、灌装线上瓶子、胶塞剔除
|
|
|
|
|
|
12、灌装破瓶处理
|
|
|
|
|
|
13、微生物取样(沉降菌、浮游菌、表面微生物)
|
|
|
|
|
|
14、模具安装
|
|
|
|
|
|
| **序号** | **测试项目** | **涉及的操作内容** |
|
|
|
| ---------------------------- | ------------------------------------------------------------------------------------------------------ | ----------------------------------------------------------------------------------------------------------------------------------------------------------------------------------------------------------------------- |
|
|
|
| **生产前准备** | | |
|
|
|
| 1 | 进料转盘的物料传入 | Ø 将进料转盘需要用到的镊子和环境监测培养基放入RTPβ端,对接完成后开启RTP小门;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如可能);Ø 将水雾发生器的出气口放置于RTP接口上方,观察气流的流向及其对舱体内部气流的影响。 |
|
|
|
| 2 | 无菌胶塞的物料传入 | Ø 对接RTP的α及β端,开启RTP小门;Ø 使用手套及对应工具开启无菌胶塞物料开口,将胶塞导入直线进料料斗中;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Ø 将水雾发生器的出气口放置于RTP接口上方,观察气流的流向及其对舱体内部气流的影响。 |
|
|
|
| 3 | 隧道烘箱对接 | Ø 隔离器内部环境达到ISO 5的要求后,开启隧道烘箱小门,使用手套摇下对接平台;Ø 调整隧道烘箱内侧的小门,保证其小门的高度= 西林瓶高度+10-15mm; |
|
|
|
| 4 | 鼠洞门开启 | Ø 两个隔离器舱体灭菌完成且内部环境达到ISO 5的要求后,开启鼠洞门;Ø 待内部压差及风速调节稳定后,开启生产操作。 |
|
|
|
| 5 | 进料网带对接 | Ø 鼠洞门开启后使用手套将网带对接块放下;Ø 将水雾发生器的出气口放置于鼠洞上方,观察气流的流向及其对舱体内部气流的影响。 |
|
|
|
| **正常生产的气流测试** | | |
|
|
|
| 6 | 测试项目及测试步骤与静态测试时基本相似,重点观察各个部件与西林瓶口的气流流向,防止可能的“二次污染”。 | |
|
|
|
|
|
|
| **序号** | **测试项目** | **涉及的操作内容** |
|
|
|
| -------------------------------------------- | -------------------------------------------------- | ------------------------------------------------------------------------------------------------------------------------------------------------------------------------------------------------------------------------------------------------------------------------------------------------------------------------------------------------------------- |
|
|
|
| **可能出现的生产人员操作对气流的影响** | | |
|
|
|
| 1 | 进料转盘倒瓶剔废的物料传出 | 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如可能);Ø 取下无菌镊子,使用镊子夹取进料转盘内部倒下的西林瓶;Ø 将夹取的西林瓶放入转盘底部的倒瓶收集盒中。收集盒满后使用手套口取下收集盒;Ø 对接RTP的α及β端,开启RTP小门;Ø 使用手套将收集盒放入RTP的β端,传出至隔离器外部;Ø 整个过程中将水雾发生器的出气口放置于操作区域上方,确认整个操作对舱体内部气流可能的影响; |
|
|
|
| 2 | 尘埃粒子采样头盖的取下及放置(进料转盘及灌装区域) | 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Ø 使用无菌镊子夹取采样头盖子。采样完成后使用无菌镊子将盖子放置至采样口上;Ø 整个过程中将水雾发生器的出气口放置于操作区域上方,确认整个操作对舱体内部气流可能的影响。 |
|
|
|
| 3 | 浮游菌采样操作(进料转盘及灌装区域) | 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Ø 使用无菌镊子夹取浮游菌采样上盖,并将盖子放置于平台上部。Ø 拆除环境监测培养基的包装,取出环境监测平板后放入采样头上部,完成后将采样上盖放置于采样头上部;Ø 整个过程中将水雾发生器的出气口放置于操作区域上方,确认整个操作对舱体内部气流可能的影响。 |
|
|
|
| 4 | 轨道碎瓶处理 | 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Ø 使用无菌镊子剔除轨道山的产品,使用无菌膜布浸湿消毒剂清除碎瓶及药液,使用干燥抹布擦干;Ø 使用后的物料收集在一块区域后通过RTP带出;Ø 整个过程中将水雾发生器的出气口放置于操作区域上方,确认整个操作对舱体内部气流可能的影响。 |
|
|
|
| 5 | 调整灌装工位前后的探头(前后各一个) | 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Ø 使用无菌镊子夹住探头后进行调整;Ø 整个过程中将水雾发生器的出气口放置于操作区域上方,确认整个操作对舱体内部气流可能的影响。 |
|
|
|
| 6 | 调整灌装针头 | 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Ø 使用无菌镊子对灌装针头进行调整;Ø 整个过程中将水雾发生器的出气口放置于操作区域上方,确认整个操作对舱体内部气流可能的影响。 |
|
|
|
| 7 | 取样星轮的探头调整 | 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Ø 使用无菌镊子夹住探头后进行调整;Ø 整个过程中将水雾发生器的出气口放置于操作区域上方,确认整个操作对舱体内部气流可能的影响。 |
|
|
|
|
|
|
| **序号** | **测试项目** | **涉及的操作内容** |
|
|
|
| -------------------------------------------- | ------------------------------- | -------------------------------------------------------------------------------------------------------------------------------------------------------------------------------------------------------------------------------------------------------------------------------- |
|
|
|
| **可能出现的生产人员操作对气流的影响** | | |
|
|
|
| 1 | 压塞盘处卡胶塞 | 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Ø 使用无菌镊子对卡住的胶塞进行剔除;Ø 整个过程中将水雾发生器的出气口放置于操作区域上方,确认整个操作对舱体内部气流可能的影响。 |
|
|
|
| 2 | 胶塞进料轨道处卡胶塞 | 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Ø 使用无菌镊子从挡板下方拨胶塞,对卡住的胶塞进行剔除;Ø 整个过程中将水雾发生器的出气口放置于操作区域上方,确认整个操作对舱体内部气流可能的影响。 |
|
|
|
| 3 | 加胶塞的操作 | Ø 对接RTP的α及β端,开启RTP小门;Ø 使用手套及对应工具开启无菌胶塞物料开口,将胶塞导入直线进料料斗中;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Ø 将水雾发生器的出气口放置于RTP接口上方,观察气流的流向及其对舱体内部气流的影响。 |
|
|
|
| 4 | 加塞失败的西林瓶传出(RTP传出) | 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Ø 收集盒满后使用手套口取下收集盒;Ø 对接RTP的α及β端,开启RTP小门;Ø 使用手套将收集盒放入RTP的β端,传出至隔离器外部;Ø 整个过程中将水雾发生器的出气口放置于操作区域上方,确认整个操作对舱体内部气流可能的影响; |
|
|
|
| 5 | 取样完成的环境监测平板传出 | 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Ø 取样完成后盖上环境监测平板的上盖;Ø 环境监测平板手机完成后对接RTP的α及β端,开启RTP小门;Ø 使用手套将环境监测平板放入RTP的β端,传出至隔离器外部;Ø 整个过程中将水雾发生器的出气口放置于操作区域上方,确认整个操作对舱体内部气流可能的影响; |
|
|
|
| 6 | 灌装针头的CIP/SIP准备操作 | Ø 水雾发生器放置于灌装区域;Ø 灌装完成后取下前充氮/灌装/后充氮的针头,放入CIP/SIP工作站中;Ø 按下针头固定块,执行CIP/SIP操作;Ø 整个过程中将水雾发生器的出气口放置于操作区域上方,确认整个操作对舱体内部气流可能的影响; |
|
|
|
|
|
|
# 先决条件
|
|
|
|
|
|
## 水雾发生器确认
|
|
|
|
|
|
先决条件,需确认水雾发生器产生的气流符合要求:水雾均匀向下,不能有偏移,水雾至少能维持xx cm不逸散
|
|
|
|
|
|
A/B级区中最好使用注射用水作为介质,开启水雾发生器,待气流产生均匀后,将气流发生器放置在出风面150mm~300mm处,观察气流流向,若气流流型呈现趋向垂直向下,气流流型合格
|
|
|
|
|
|
## 空调系统
|
|
|
|
|
|
正常运行
|
|
|
|
|
|
## 压差
|
|
|
|
|
|
压差确认符合要求
|
|
|
|
|
|
## 风速
|
|
|
|
|
|
风速在合格范围内
|
|
|
|
|
|
## 培训
|
|
|
|
|
|
可以实操演练几次
|
|
|
|
|
|
发烟人员手持发烟管在需做烟雾试验的上方发烟,使烟雾能够流经关键点
|
|
|
|
|
|
录像人员拍摄烟雾流线形状,要求录像中的烟雾流线以背景板为背景以便能够清楚地衬托出气流流线
|
|
|
|
|
|
生产人员模拟操作时不要挡住摄像头
|
|
|
|
|
|
气流的拍摄要清晰,最好多个不同的角度
|
|
|
|
|
|
比如拍摄,一开始我们觉得吧,手套门是透明的,直接在外面拍就好了,然后发现怎么拍都不清洗,最后只能进去拍了,隔离器内部都是设备、模具,人在里面拍摄,可操作性不说,危险性总有些。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使用无线的拍摄设备啥的,摄像头能调整方向的那种。毕竟人员在里面,多少会影响实际的状态
|
|
|
|
|
|
拍摄的过程,总体而已,还是不要嫌麻烦吧,多拍摄几次,不同角度,避免实际上没有问题,但是由于拍摄角度不好,导致看起来不行的情况。气流行不行,在测试的过程中可以很直观的判断,但是验证报告可不是现场直播
|
|
|
|
|
|
有条件就人员进去拍,尽量不影响气流,没条件就隔离手套操作着拍,拍不清可以考虑无线摄像头、或者手机放里面手套拿着拍等等
|
|
|
|
|
|
比如发烟,发烟设备在密闭的隔离器内如何接电?发烟过程如何控制?这些都会成为问题,需要事先考虑考虑。移动电源,或者通过RTP传递口,都是可行的方式。总体而已,这个测试的过程只能做到最大限度的避免测试点附近的气流受到干扰,也就是我们需要拍摄的这一段要是好样的,然后视频要涵盖整个隔离器的所有部位。
|
|
|
|
|
|
# 静态气流流型
|
|
|
|
|
|
## 可接受标准
|
|
|
|
|
|
气流由内部核心区域流向相对非核心区域,开门时A级流向B级,不会倒灌
|
|
|
|
|
|
静态条件下在无设备阻挡时,气流表现出较好的流线特性,无乱流现象,气流流过工作面后,流入净化空调系统的回风口,在遇到设备时,能够从设备表面划过,然后进入回风通道,无气流反弹和回流现象
|
|
|
|
|
|
## 测试工况(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
|
|
|
|
|
说明测量对象(如隔离器)内部的风速情况、压差情况、与外界相连的开口的启闭状态,即静态状态
|
|
|
|
|
|
如:
|
|
|
|
|
|
隧道烘箱出料小门开启(开启高度=瓶体最大高度+10-15mm)
|
|
|
|
|
|
灌装区域与缓冲舱体的鼠洞门开启,鼠洞挡板已安装
|
|
|
|
|
|
缓冲舱体与轧盖ORABs之间的鼠洞门开启
|
|
|
|
|
|
灌装舱体及轧盖舱体运行生产模式,以设定风速及压差运行
|
|
|
|
|
|
## 测试前准备工作
|
|
|
|
|
|
水雾发生器一台(根据客户现场工况,携带3-5个电源插座)
|
|
|
|
|
|
静态运行测试过程不涉及任何生产操作,故无需准备灌装线运行所需物料
|
|
|
|
|
|
## 测试过程
|
|
|
|
|
|
记录过程中,设备的设置参数、风速、压差等,作为日后设备运行参数合格标准的依据
|
|
|
|
|
|
项目按照前期讨论的位点和方法进行
|
|
|
|
|
|
所拍的录像既要有烟雾从发烟处出来后流经关键点流出A级区的过程,又要有关键点详细的气流流线,以便观察气流被干扰后的流线形状。每次做完一处烟雾试验需进行现象记录。试验完记得清场
|
|
|
|
|
|
发烟人员手持发烟管在需做烟雾试验的上方发烟,使烟雾能够流经关键点,录像人员拍摄烟雾流线形状,要求录像中的烟雾流线以背景板为背景以便能够清楚地衬托出气流流线。所拍的录像既要有烟雾从发烟处出来后流经关键点流出A级区的过程,又要有关键点详细的气流流线,以便观察气流被干扰后的流线形状。每次做完一处烟雾试验需进行现象记录。试验完记得清场
|
|
|
|
|
|
# 动态
|
|
|
|
|
|
需要开门操作的地方,打开门,相对低级别的区域风不会倒灌回来
|
|
|
|
|
|
## 可接受标准
|
|
|
|
|
|
在设备运转条件下气流无回流现象,流过正在运动中的设备后,在受到干扰的条件下,气流不会出现回流后再次流到关键点的位置
|
|
|
|
|
|
在人员进行无菌器具的取出、转移、安装、物料转移、加塞、人为干扰、轧盖及设备运转时等等,气流始终对其处于保护状态,即不会出现流经操作人员身体部位的气流流经关键工作点,或人员活动产生的扰动气流流过关键工作点
|
|
|
|
|
|
## 测试工况
|
|
|
|
|
|
同静态
|
|
|
|
|
|
## 测试前准备工作
|
|
|
|
|
|
水雾发生器一台— XXXXXX提供(根据客户现场工况,携带3-5个电源插座);
|
|
|
|
|
|
生产用西林瓶:准备的西林瓶应能保证整线连续运行时间达到30min以上 — 具体数量由分装机推荐,具体物料客户提供;
|
|
|
|
|
|
生产用胶塞:准备的西林瓶应能保证整线连续运行时间达到30min以上 — 具体数量由分装机推荐,具体物料客户提供;
|
|
|
|
|
|
环境监测用培养基:Φ90mm TSA平板培养基 * 20个;
|
|
|
|
|
|
RTP对接的β端:数量至少1个,用于剔废传出或生产用物料传入。如可能,胶塞进料的接头使用RTP软袋包装;
|
|
|
|
|
|
无菌镊子:用于对隔离器内部的物料操作,如灌装针头调整、传感器调整、倒瓶处理等。无菌镊子* 10个以上;
|
|
|
|
|
|
无菌消毒剂:75%无菌酒精或杀孢子剂,2瓶以上;
|
|
|
|
|
|
无菌无尘布:呼吸袋包装,经湿热灭菌后的无尘布。无菌无尘布* 5块以上
|
|
|
|
|
|
## 测试过程
|
|
|
|
|
|
记录过程中,设备的设置参数、风速、压差等,作为日后设备运行参数合格标准的依据
|
|
|
|
|
|
项目按照前期讨论的位点和方法进行即可
|
|
|
|
|
|
所拍的录像既要有烟雾从发烟处出来后流经关键点流出A级区的过程,又要有关键点详细的气流流线,以便观察气流被干扰后的流线形状。每次做完一处烟雾试验需进行现象记录。试验完记得清场
|
|
|
|
|
|
# 报告整理
|
|
|
|
|
|
保留未经剪辑的原拍摄视频,以作为原始电子数据
|
|
|
|
|
|
对烟雾试验录像进行剪辑整理,整理时按照静、动态分类整理,加入字幕。
|
|
|
|
|
|
* 对烟雾试验的现象进行分析,确认静态条件下的烟雾流线特性、人员操作时气流对料液及无菌器具的保护作用,设备运转时气流对物料的保护作用。
|
|
|
* 通过气流模型以确定,一是环境监测点,二是对可用于灭菌的(隔离器)系统进行BI布点提供依据,三是根据结果确定一些洁净区(无菌技术)规范,避免污染。
|
|
|
* 汇总记录模拟过程中,设备的设置参数、风速、压差等,作为日后设备运行参数合格标准的依据
|
|
|
|
|
|
气流比较差的点还是可能存在的,我们当时发现冻干进出料的小门下端的气流有存在湍流的情况,不过比较轻微,而且这里的气流容易受到冻干小门的状态的影响(如灭菌后、冷冻过程中、开启/关闭等)
|
|
|
|
|
|
# 试验周期
|
|
|
|
|
|
1年1次?什么情况下还要重新做?哪些情况会影响气流?
|
|
|
|
|
|
# Q&A
|
|
|
|
|
|
## 房间的流型需要做吗?
|
|
|
|
|
|
## 内部空间狭小,水雾发生器管子较粗,难以放进去操作的,该怎么办?
|